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俱舍论》略史及纲要

    言简义精、要而不烦,故深受学人喜爱。唐以后,由于各种原因,《俱舍论》曾一度失传。民国初期,由杨仁山从日本携回大正藏本,使得此论在汉地再次弘扬。近代,有演培法师《俱舍论讲记》、浙江智敏法师的录音等。   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452454.html
  • 唯识无义

    智敏上师《唯识二十颂讲义》  (2)韩镜清《摄大乘论讲义》 ...

    圆刚、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5855985.html
  • 试论佛教“平等慈悲“理念的现世价值

    努力。  参考文献:   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 方立天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《印度佛学源流略讲》 吕 澄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   《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》 智敏上师著  《...

    陈冠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5670322.html
  • 界诠法师访谈录

    学戒、持戒,便有正法住世。后来,因为智敏老法师辞去福建佛学院教务长职务,圆老便请我担任,于是便开始教学的工作。   在福建佛学院期间,我对佛学院教育产生了一些看法,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学僧的知见、知识...

    利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671438.html
  • 贤空法师闭关七天后访谈

    部分是唯识思想之外,绝大部分的思想都是各宗所共的。中国佛学院过去有开《瑜伽师地论-菩萨地》,现在好像没有开了。浙江的智敏法师、已故的江西体光老法师对《瑜伽师地论》非常好乐,过去正果老法师对《瑜伽师地论...

    贤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4273612.html
  • 律慧

    学班,也是几起几落,不知这次支提山的自习班现在如何。浙江的智敏上师的讲席人数也不多。究竟是为什么呢?   一者是我们的教育不得力,不少的佛学院条件不成熟。办学心切固然可贵,造就人才功德无量,但鉴于...

    传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4079037.html
  • 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法语开示录

    之祖师为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,法名成立嘉姆抄,又名嘎纳喇嘛,享寿七十三岁。第三十三代之祖师为大持明金刚上师华藏圣者,藏名卑妈别炸,俗名吴润江,享寿七十五岁。第三十四代为智敏·慧华金刚上师,智敏金刚上师...

    诺那活佛

    |诺那活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059553433.html
  • 吕澂:南北宗禅学的流行(1)

    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。例如,知心之体用,这在古时智敏法师的《禅训》中就已说及:“学道之法,必须解行相扶,先知心之根源及诸体用,见理明净,了了分明无惑,然后功业可成,此即为一解千从,一迷万惑”。这就是说,...重玄门,亦曰转法轮,亦曰道果”。从这些话看,他的思想还没有超出众道信以来所特别倡导的智敏《禅训》中所讲的学禅先要懂体用这一范围。至于神秀怎样理会体用的,也有一些例子可资说明。他很欣赏傅大士(梁代禅师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547592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6)

    许多旧说构成的,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。例如,知心之体用,这在古时智敏法师的《禅训》中就已说及:“学道之法,必须解行相扶,先知心之根源及诸体用,见理明净,了了分明无惑,然后功业可成,此即为一解千从,一迷万...体用两字。”体用两字“亦曰重玄门,亦曰转法轮,亦曰道果”。从这些话看,他的思想还没有超出从道信以来所特别倡导的智敏《禅训》中所讲的学禅先要懂体用这一范围。至于神秀怎样理会体用的,也有一些例子可资说明。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156402.html
  • 从达摩到慧能禅法的演变

    :“古时智敏[16]禅师训曰:学道之法,必须解行相扶,先知心之根原及诸体用,见理明净,了了分明无惑,然后功业可成。一解千从,一迷万惑。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[17]这段话强调了理论与实践...   [12]同上书第376页下。   [13]同上。   [14]同上。   [15]见《楞伽师资记》引,《大正藏》第85卷第1286页下。   [16]近人印顺法师认为“智敏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5860883.html